上交所日前發布2014年各項重點工作部署,其中提到要完善藍籌股交易機制創新,研究建設高收益藍籌股板塊,推動完善相關會計政策、監管政策,使其成為吸引社保、保險、社會公益基金等各類長期資金入市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
長期以來,一些中小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與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相悖,集中體現為“炒新”、“炒小”、“炒差”和“炒短”。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這些投資行為都是極為不理性的。而像社保、保險等這些長期資金,更多追求的是價值投資。進行價值投資首先要有合適的投資選擇,這就必然要求加強藍籌股市場建設。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藍籌股市場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對于我國的藍籌股市場建設,包括證監會、上交所等一直都在推進。特別是上交所,今年以來已經多次提及要推進藍籌股市場的建設。
但是,從目前來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上交所藍籌股市場的規模、融資功能、服務能力、整體實力還遠遠不夠,服務的覆蓋面太小,吸引力不足,良性生態遠未形成。因此,就必須加快轉型,優化藍籌股市場結構,增強藍籌股市場功能,提高藍籌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那么如何推進呢?筆者認為,在當前的金融環境和市場背景下,為建設藍籌股市場,交易所應該扮演層次更為豐富的角色,包括市場制度的設計者、市場活動的組織者、市場創新的引導者和市場秩序的維護者。
首先要對相關的制度進行進一步的設計,為推動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監管環境及市場平臺,這方面包括進一步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健全退市制度、繼續嚴打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優化投資者回報機制,繼續督促、引導上市公司分紅,促進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提高藍籌股市場吸引力,使藍籌股市場成為吸引社保、保險、社會公益基金等各類長期資金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場所。
其次,需要通過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等改善投資者結構,通過調整評估體系、建立引導性的差別稅收體制等方式來鼓勵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行為。要穩妥推出優先股等特別適合藍籌股市場的金融工具,創新一些特別適合藍籌股市場的交易機制,充分激發藍籌股市場應有的活力、吸引力以及在投資市場上的競爭力
再次,要加強對上市公司內外部的約束,避免上市公司出現追求偏重規模增長而忽視股東回報以及脫離主業盲目投資的行為,鼓勵上市公司能有效利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交易所市場這個大平臺,通過再融資、并購重組、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
總之,建設藍籌股市場是促進市場成熟發展、樹立長期價值投資市場氛圍、促使中國資本市場由現在的資金推動型轉變成價值推動型的重要步驟,將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市場參與者多方努力、共同促進。
證券日報鏈接: